铁原阻击战:惨烈的战役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极为惨烈的战役,发生于1950年11月。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遭遇了巨大的伤亡,包括564团团长曹步墀和军长傅崇碧。
傅崇碧军长在临终前从未返回四川老家,他曾含泪向女儿解释,当年带走那么多子弟兵,最后几乎都成为烈士,令他无颜见乡亲。这场战争的残酷程度可见一斑。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接任后,总结了之前的战斗教训,观察到志愿军的攻击通常持续约一周,过后就会停止,他对此感到困惑。
李奇微分析,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与后勤保障的前提下,主要依靠携带的口粮和补给维持七天的作战,一旦超过这一时间,志愿军便会陷入困境。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迅速推进至汉城附近,但李奇微却并不满足于眼前的胜利,而是密谋了更加巧妙的战术。他利用制空权优势,轰炸志愿军的补给线,削弱前线的供给,令志愿军难以长期作战。
李奇微还派出包围部队,占领关键位置,截断志愿军后路,导致志愿军陷入被动。当志愿军意识到危机时,联合国军已经展开全面反击,形成夹击之势,最终实现了大规模的歼灭。
当彭德怀意识到前线形势不对时,已经为时已晚。美国军队的反击已经打响,大量志愿军被包围。在彭德怀的指挥下,63军顶住了美军15-20天的攻击。
彭德怀亲自指派63军189师师长蔡长元承担主要阻击任务。蔡长元选择将全师打散,建立多个小型阻击阵地,以少数战士的牺牲赢取时间。
蔡长元的战术成功,美军进攻被迫停下,189师付出巨大代价,成功拖延了敌人三个昼夜的时间。
63军军长傅崇碧决定启动炮团,对敌进行反攻。6月10日晚,在炮声震天的攻击下,63军187师对联合国军实施反击,美军不得不撤退。
虽然63军伤亡惨重,但勇士们坚守了最后一道防线,让李奇微意识到朝鲜战争不可能取得决定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了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的崛起,过去被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电影《3891》中的铁原阻击战
在历史的烽火中,电影《3891》细致再现了朝鲜战争中的铁原阻击战,讲述了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之间的生死较量。1951年5月,面对联合国军的进攻,志愿军63军承担起保护铁原这一战略重地的艰巨任务,誓言坚守15个昼夜。
这支由抗战时期的冀中军区主力改编而成的部队人数虽锐减至2.4万人,但军长傅崇碧坚信:“只要有士兵在,阵地就不会后退。”
63军的三个主力师如猛狮般在玉女峰和种子山展开激烈防御战。187师在涟川山口顽强抵抗,3营更以“守如泰山”的勇气坚守三天四夜,荣获至高荣誉。
当美军主攻189师时,188师接替防线,以战术优势对美军实施侧击,迫使敌人逐一攻克阵地。
在种子山失守后的反击战中,189师虽然牺牲惨重,却成功阻止了美军的进一步进攻。188师在法化洞和207高地的坚守,以及郭恩志8连在255.1高地的英勇作战,都显示出志愿军的无畏与坚毅。
傅崇碧将军亲自指挥,物资告急时,他的果断与决心令人为之动容。
作为晋察冀军区的主力团,187师在夜间反击中展现出战术智慧,成功对美军反击。尽管63军付出巨大代价,但为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
铁原阻击战虽为关键,但并非决定性的因素,说明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各部队的协同作用。其他地区的15军和20军同样进行了艰苦的阻击,共同守护了战争的防线。
总的来说,铁原阻击战是志愿军勇气与智慧的象征,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虽然牺牲巨大,但稳定了战局,其功绩值得铭记。然而,我们在评价历史事件时,应保持客观与公正。
铁原阻击战的战斗过程
铁原阻击战的防御地域为山地,63军依据地形与联合国军的传统战术,精心设计以山地支撑点为主的防御战术,将部队分散部署,形成多支防御分队,布置在关键节点。
6月1日开战,联合国军对187师阵地发起攻击,受挫后,于6月2日主攻189师阵地。189师凭借既有阵地抵抗,至6月3日晚上仍有一个团及两个营的战斗力,共4500余人。
6月4日暴雨冲毁了反斜面隐蔽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当天清晨,军预备队188师接替189师的阵地,189师剩余2800人缩编为一个团,作为预备队,转后方治疗伤员2千余人。
188师接替后迅速修整工事,修筑简易坑道,并运用灵活战术,至6月12日63军完成任务,随军撤退,最后2770余人撤离。
在战斗中,直炮兵团和火箭炮营积极参与,尤其是187师在炮火支持下,对敌发起反冲击。由于志愿军的顽强抵抗,联合国军在铁原阻击战后下达了停止进攻的命令。
在第五次战役结束后,战线在38线北地区重新稳定,双方进入防御和修整阶段。
汉江阻击战与铁原阻击战的比较
汉江阻击战与铁原阻击战,哪个含金量更高?铁原阻击战更有含金量,因为这场战役关乎志愿军的成败。如果美国联军攻下铁原,志愿军可能会面临全军覆没,而最后志愿军顶住了敌军的进攻,成功守住铁原,从而掌握了主动权,最终取得了胜利。
文章发布: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