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沙拉丁”是谁?有过什么事迹。
应该叫撒拉丁好象,原来在哪好象看过他的故事。
少年老成,埃及主政
伊斯兰教历史上的英雄萨拉丁(1138—1193)是库尔德人。他的父亲艾尤卜早年从第比利斯(今格鲁吉亚)举家迁到今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受塞尔柱苏丹马立克沙之封,成为当地的统治者。1138年,艾尤卜被解职,被迫投奔摩苏尔的赞吉王朝。这一年,他的儿子尤素福在提克里特诞生。他为儿子取了“萨拉丁”的名字。
8岁的时候,萨拉丁跟着父亲来到了大马士革,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动荡的生活促使萨拉丁变得少年老成。
赞吉王朝牢牢地控制着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它最主要的敌人是控制着巴勒斯坦沿海地区的基督教十字军和以埃及为中心、奉什叶派为国教的法蒂玛王朝。年轻的萨拉丁立志要在埃及恢复逊尼派的统治,以及推进对十字军的圣战。26岁时,他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跟随自己的叔父施尔科出征埃及。尽管将近3年的征战以失败告终,但他第一次在战场上得到了锻炼。
1168年,十字军耶路撒冷国王阿马利克率兵进攻埃及。应埃及的请求,赞吉王朝派施尔科和萨拉丁叔侄驰援。1169年1月,获胜的施尔科被法蒂玛王朝哈里发阿迪德任命为宰相。两个月后,施尔科暴毙身亡,他所率领的叙利亚军队陷入争吵之中。阿迪德选择萨拉丁继任宰相。
1171年,萨拉丁在埃及站稳脚跟,开始筹划改变埃及什叶派占主导的局面。他将什叶派的法官换成逊尼派,清除埃及本地的将领。9月10日,他在开罗的清真寺里开始以阿拉伯帝国第二王朝哈里发阿拔斯的名义讲道。第二天,他在开罗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共有147个方阵接受检阅。史书记载:“看过的人都认为,没有一个伊斯兰的国王拥有可与之匹敌的军队。”两天后,法蒂玛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迪德病逝,法蒂玛王朝就此终结。
此时的萨拉丁仍然保持着赞吉王朝附庸的地位。1174年春,他的宗主努尔丁派人到埃及清查账目、收缴贡赋。萨拉丁向努尔丁的使节出示了整个军政机构的详细账目,表示维持这样一个机构需要大量的金钱,因此无法向努尔丁缴纳贡赋。恼怒的努尔丁准备对萨拉丁发起进攻,却突发急病去世。萨拉丁摆脱了宗主的阴影,并取而代之,成为抗击十字军的领袖。
进军叙利亚,两度遇刺杀
继承努尔丁的是他年仅11岁的儿子萨利赫,赞吉王朝处于分裂之中。萨拉丁开始向叙利亚和伊拉克扩展势力。叙利亚地区的众多将领邀请萨拉丁赴叙利亚主政。10月,萨拉丁从埃及来到大马士革南方的门户布斯拉。
萨拉丁一路北上,先后占领了霍姆斯和哈马,12月30日抵达重镇阿勒颇城下,萨利赫就在城里。
阿勒颇人出钱请著名的杀手集团阿萨欣派暗杀萨拉丁。一天晚上,萨拉丁在军营和诸将进餐,13名阿萨欣派杀手突然出现。由于众将保护,萨拉丁安然无恙。
一年后萨拉丁再次遭到阿萨欣派的袭击。一名杀手刺中了萨拉丁的脸颊,但随即被萨拉丁的部将劈死。另外几名杀手则被剁成肉酱。萨拉丁胸前的铠甲被刺穿,脸颊淌着血走回自己的帐篷。
1181年,据守阿勒颇的萨利赫病死,萨拉丁加紧了围攻。1183年,萨拉丁与守城的将领赞吉谈判,提出用5座城市交换阿勒颇。6月11日的夜晚,阿勒颇打开了城门。萨拉丁让守军带走了所有的财宝,自己则表示只要阿勒颇的石头。他将阿勒颇视为“大地的钥匙”。在给弟弟图格特勤的信中,他说:“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堡则是她的瞳孔。”他嘲讽放弃阿勒颇的赞吉说:“我拿了一枚金币,给了他一枚银币。”1174年萨拉丁进兵叙利亚的时候,认为可以像挤奶一样轻取阿勒颇(阿勒颇在阿拉伯语中是“鲜奶”的意思)。这个愿望历经8年半才得以实现。
阿拉伯人的姓名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希望高手能教我
2L的朋友的解释基本没有问题,
“萨拉丁是他自己的名字;
尤素福是他父亲的名字;
阿尤布是祖父的名字;
沙迪是曾祖父的名字;
马尔旺是高祖父的名字”
阿拉伯人的姓名基本上是家谱式的,可以用来追查祖先,呵呵~ 于是,乌萨玛·本·拉登,可以称作“乌萨玛”,也可以叫他“本·拉登”,但是叫他“”就不对了,那个是他爸爸。“本”“伊本”,是阿拉伯语بن和ابن的音译,“儿子”的意思。“伊”是个附加字母,在闪族语言中的“儿子”,大多是“本”,犹太人名字里也有很多,像本·胡里安、本·耶胡达。
阿拉伯人没有姓氏,“艾勒-阿尤比”这一类的是由他们的家族名,或者地名、某代某名人的名字,通过转化为从属名词(形容词作用),并加冠词确指,作为名字的最后一部分。“艾勒-阿尤比”中之所以有连字符,就是标识冠词:“艾勒”是阿拉伯语冠词al(写作ال)的音译。
他的名字的阿拉伯语:
صلاح الدي يوسف بن أيوب بن شادي بن مروان الأيوبي
拉丁转写:Ṣalāḥ-al-Dīn Yūsuf bn Ayūb bn Shādī bn Marwān al-Ayūbī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包括以下几部经典作品:
1、《苦行记》:这部半自传体小说记录了马克·吐温在1861年至1866年间在美国西部地区的冒险经历。
2、《竞选州长》:该小说描述了“我”在参与一场州长竞选中遭遇的种种荒诞不经的诽谤和打击。
3、《卡县名蛙誉塌中》:这部作品以美国西部边疆为背景,讲述了关于赌徒的趣事,经过马克·吐温的巧妙改编,“跳蛙”故事迅速风靡美国,成为广为人知的笑话。
4、《百万英镑》:发表于1893年的这部中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穷困潦倒的办事员亨利·亚当斯在伦敦的一次意外奇遇。
5、《三万元遗产》:这部作品描绘了湖滨镇萨拉丁·福斯特一家在意外得知远房族叔留下三万元遗产后的故事。
《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读书笔记
《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作者是美国亚宾泽协会,九州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11.3万字。
本书的第一版发行于2006年。从那时起,本书被翻译为近二十种语言,并在冲突解决领域长期畅销。
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展开。故事开始于有各种问题的孩子和家长们,聚集到摩利亚野营地,这些孩子们身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偷盗、逃学……展现着程度不一的叛逆,却都足以让父母们苦恼,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不仅仅是改变孩子们的生存集训,对于家长们,也经历了长达两天的“成长蜕变”。我们将跟随这些问题少年的家长们通过两天的座谈,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冲突的内核,直面自己内心最初的冲动,学习如何去化解内心的冲突。
此书虽然是以解决“亲子”问题的故事为主线,但同时对亲密关系、职场行为,甚至国际战争都有所涉及,让我们更通透的理解世界,了解自己的内心,进而学会从生存之道、背叛自我、影响力金字塔三个方面了解冲突的真相,解决问题。
1.
我们常常认为,冲突是由单方面引发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双方都是主动参与到其中,激化了矛盾,书中把这种行为称为“合谋”。“合谋”比“冲突”更加准确地表现出了其中主动参与的意味,也就是说,处于冲突中的人,都是参与者。
书中讲述了汉娜和阿维的一次小冲突:阿维要去看球赛,汉娜生气阿维不肯按计划去修草坪,阿维看球赛回来堵气半夜去修草坪,两人整晚都在怄气......。作者因此绘制了一张合谋图表:
1. 她做(坚持要他按照她说的做、抱怨、纠缠)→ 2.他看待(在一件物品上:苛刻、不讲理、唠叨)→ 3.他做(抗议、不满地妥协)→ 4.她看待(在一件物品上:自律、不善解人意、不成熟)
通过这样的冲突事例,我们会意识到合谋就是参与者主动激起他们本来在反抗的东西的一种冲突,冲突双方都开始刺激别人身上那些我们原本在谴责的特质,冲突因此升级。
2.
书中讲述了萨拉丁对待敌方阵营人员的故事。萨拉丁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军事领袖,曾领导穆斯林抵抗势力于1187年从十字军手上夺回耶路撒冷。他对待敌人和同胞同样友善,如,他曾应一敌方阵营人员的恳请,派人去奴隶市场寻找她被偷的小孩,并保护她们回到敌方营地。又如,他曾同意在推罗的一位敌方将领的恳求,允许他去耶路撒冷,把他的妻子接到推罗;当这位敌方将领到了耶路撒冷,发现城内无人指挥保卫战,恳求萨拉丁允许他留下来带领人民抵抗萨拉丁的军队,萨拉丁不仅同意了,还派人把他的妻子安全护送到了推罗。又如,萨拉丁攻占耶路撒冷,严格命令手下人不准伤害任何一个基督徒,也不准抢走他们的任何财物,并宣布战败者还可以随时来耶路撒冷朝圣。
在故事之后,作者绘制出了萨拉丁的生存之道图解:
随即,作者对“生存之道”做了解释。“生存之道”的理论,由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最先提出。马丁·布伯认为:人类基本上有两种生存方式: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上把其他人视作人,或者把人视作物。他把这第一种生存之道称作‘我-你’之道,第二种则称为‘我-它’之道,并且他认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我-你’或‘我-它’关系中——将他人视作人或视作物。
萨拉丁攻占耶路撒冷和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的区别,说明了一点:任何行为,哪怕是像战争这样严酷的行为,也能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以萨拉丁的故事来说就是,夺走耶路撒冷其实有两条路:从人手中,或从物手中。
进而作者通过书中人物尤瑟夫说到:在发生冲突前,我们都会有一个选择----你是把对方看成是“人”,还是看作是“物”。作为人,每个人都有感觉,我们要尽可能地设身处地摆正心态,考虑对方。而作为“物”,就没有所谓的感觉一说,我们就可以任意发泄自身的情感了。作者让我们在做出任何选择之前,谨慎思考自己的“生存之道”,把其他人视为人,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摆脱一触即发的“战争”。
3.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某些事、某种做法是错的,却偏偏义无反顾地去做,结果必然引发了矛盾,或者是和别人的矛盾、或者是和自己的内心冲突。作者告诉我们,这是“自我背叛”,也就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对自己的感受的背叛。
为什么会这样呢?书中给出了解释:一切的自我背叛行为,都源自于我们给自己的开脱,也就是常说的找借口。这些“借口”是我们的内心存在的选择方框,将我们禁锢在其中。
进行自我开脱,限制我们自由的方框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1)高人一等;(2)理所当然;(3)重视他见;(4)低人一等。可能有人会涵盖多种。对待不同的事情,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借口”。
四种常见的选择方框图解如下:
4.
作者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自我开脱的方框负责,对自己责怪他人的行为负责,同样我们也能靠自己摆脱它们。为此,作者提出了‘摆脱方框’程序,具体步骤如下:
1-寻找方框的标志(怨恨、自我开脱、将别人概念化甚至妖魔化、常见的方框形式等)
2-找到一个方框之外的地方(方框之外的人际关系、记忆、活动、地点等)
3-以全新的角度审视当下的处境(也就是说,从方框之外的角度来审视)
4-根据我所发现的东西行事;做我感觉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书中,尤瑟夫讲述了他摆脱方框的详细过程和感受:
5.
不管是生存之道,还是选择背叛自我,它们都来自于我们内心中的一座塔——影响力金字塔。
在《化解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先是将它一分为二:纠正错误和帮助一切重回正轨。在解决冲突时,我们常常倾尽全力去纠正错误,改变别人,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努力让一切重回正轨。
影响力金字塔,从塔尖到塔底,讲的就是从处理差错到帮助一切重回正轨。具体来说,依次是纠正→教学&沟通→倾听&学习→建立良好关系→和其他具有影响力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走出方框/得到内心的和平
尤瑟夫以其经验讲述了金字塔教给他三个重要教训,正是这些教训让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用它的公式:
教训1-应该多在金字塔中较低的层面上花费时间和功夫。
教训2-在金字塔中,解决其中一层的问题的方法永远能在下一层找到。
教训3-最终,我们在每个层面上的成功都取决于金字塔的最底层——我的生存之道。
这座金字塔的意思就是,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来让一切重回正轨,而非处理差错。比如说,要是我们的孩子在发脾气,我们的另一半在生闷气,或者我们的同事在抱怨,去纠正他们的做法往往没什么用。就如书中尤瑟夫对卢说的那样,“无论他(卢的孩子)在这儿变得有多好,如果身为父母的你们还保持原样,那么就会重蹈覆辙”。换句话说,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不能单靠处理差错、纠正它们就能解决。在完整认识到自己的内心行为和深层意识时,影响力金字塔想要教会我们的是:选择做萨拉丁,还是做“十字军”,其权利在我们。
6.
故事中的尤瑟夫面向所有家长所说最后一段话发人耳聩:
由于美国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我们有很大的不同,同时因为文化差异,作者在书中所举的事例有的看似也不是很贴切,好在作者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相对于类似的心理学著作来说,还算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说不定以后有时间,我还会把这本书翻出来重读一遍。
想起了书中提到的马丁·布伯,他的代表作《我和你》在我的书库中已“睡”了很久,每次我都只是翻个开头,就再也没有勇气“啃”下去。
读此书,也算对心理学经典著作的一次间接学习吧。
合上此书前,我想带走此书中的一句话:要想彻底地解决我们在工作中、在家里和在真正的战场上遇到的战争,我们必须要先结束我们心里的战争;虽然有些仗我们必须要打,但我们可以选择以一颗和平的内心来对待它们。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哪些?
马克吐温的作品有《苦行记》,《竞选州长》《案中案》《百万英镑》
帮我想几个关于跟海贼王,或者路飞的网名。谢谢啦
蒙奇
D
萨拉丁,草帽小子,神目黑刀,
文章发布:202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