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和德国的历史关系
捷克与德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境内的德意志民族问题(当时在捷克境内生活着300多万德意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约1/4)成为了捷克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
希特勒上台后,聚居在捷克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德意志族人开始通过苏台德德意志人党和德国纳粹党保持联系,并在德国纳粹党支持下进行分裂活动。
1938年9月,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领土割让给德国。迫于西方列强的压力,捷克在德国限定的6小时内接受了该协定。
这使捷克失去了近1/5的领土、约1/4的人口、1/2的重工业实力以及重要的军事防卫屏障,同时交通运输和通讯系统也受到严重影响。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和摩拉维亚地区,捷克从此受到了纳粹德国的统治,直到二战结束。
二战后,捷克收回了苏台德地区。
根据贝奈斯总统的法令,1945年5月至7月间,开始驱逐境内的德意志民族。1945年8月,波茨坦会议决定在国际委员会的监督下有组织遣返在捷克境内的德意志族人,从1946年1月起,有约250万的德意志族人被迁出捷克境内。
1945年10月,贝奈斯总统签发“没收敌人财产令”,没收了“捷克叛徒”和德意志族人(纳粹受害者及对纳粹占领进行抵抗者除外)的财产。
1948年10月,捷克在民主德国(东德)成立后11天内予以正式承认,并很快与其建立外交关系。
1950年6月,民德总书记乌布利希访捷,双方承认“慕尼黑协定”无效,并确认捷克遣返德意志族人问题已结束。1952年,捷克总统哥特瓦尔德访问民德,两国关系恢复正常。
1967年3月,捷克与民德签署了新的“友好与合作条约”。1968年8月,民德与华约其他成员国一起武装入侵捷克,以镇压“布拉格之春”。
70年代,捷克与民德关系显著改善,并签署了新的长期贸易条约,协调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80年代,两国在国际重大问题上保持友好关系,捷克总统胡萨克于1984年四度访问民德。
捷克与联邦德国(西德)在二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外交关系。一度将联邦德国视作冷战时代的主要对手之一。经过长期谈判,捷克与西德于1973年12月签署了“布拉格条约”,确认了“慕尼黑协定”的无效,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5年1月,两国签署了进一步发展经济合作的协议,西德迅速成为捷克最重要的贸易伙伴。1978年4月,捷克总书记胡萨克访问西德,成为首位访问该国的捷克国家元首。
1988年1月,西德总理科尔访捷。剧变后,捷克开始重视与两个德国的关系,并支持统一,双方互访频繁,并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990年1月,捷克总统哈韦尔访问两德,并向捷凯战后被驱逐的苏台德德意志人致以歉意。
1991年4月,西德外长根舍访问捷克,双方就签署国家条约及加强安全合作进行了磋商。
1993年1月,捷克独立后,双方迅速建立外交关系,各领域合作发展顺畅。
近年来,捷德政治关系迅速增长,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旨在改善关系的协议。
然而,关于二战后捷克遣返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的合法性仍存在争议,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不和谐音符。
1997年1月,捷克与德国签署《捷德和解宣言》,德国对纳粹战争造成的损失表示遗憾,而捷克对二战后驱逐苏台德德意志人同样表示遗憾。
双方同意,历史遗留问题不应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应更加注重未来的合作。
尽管如此,苏台德地区德意志人的财产问题以及战争赔偿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1998年2月,“捷德未来基金”成立,旨在推动两国共同关注的项目,并为受德纳粹迫害的捷克公民提供经济补偿。
2002年,捷克与德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些摩擦,但在两国领导人互访后逐步缓和。
德国在二战中如何占领捷克
大多数奥地利和捷克人认同自己与德国的血缘关系。实际上,德国本就是由多个联邦构成的国家,而奥匈帝国和捷克则并未加入。
英法并未出卖捷克,历史所写的教科书只是为了洗脑。事实上,二战中,有许多捷克人自愿加入德军,德国的大炮多数都是由捷克的斯柯达重工业制造。
捷克概况
捷克全称:捷克共和国,是中欧的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78,866平方公里,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与斯洛伐克和平分离。尽管在国际上通常以“Czech Republic”称呼这个国家,但捷克外交部在1993年时要求使用“Czechia”作为地理用途的称呼,而“Czech Republic”被保留用于官方文件,其国际代码为CZ。
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为发达国家,在人类发展指数上处于东欧国家的高位。
一、自然地理
1. 位置与境域
捷克东临斯洛伐克,南接奥地利,北邻
捷克和德国的历史关系
捷克与德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联系源远流长。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后,如何解决境内的大量德意志民族问题(当时在捷境内生活着300多万德意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约四分之一)和发展与德国的关系,成为捷克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希特勒上台后,聚居在捷克西部与德国接壤的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族人开始通过苏台德德意志人党与德国纳粹党保持联系,并在后者的支持下进行分裂活动。
1938年9月,德、英、意、法四国签署《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领土割让给德国。
在西方列强的压力下,捷克在德国规定的六小时内接受了该协定,这使得捷克损失了近五分之一的领土、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和一半的重工业实力,重要的军事防卫屏障也随之丧失,交通运输和通讯系统受到严重干扰。
1939年3月,纳粹德国占领了捷克和摩拉维亚地区,捷克从此沦为了纳粹德国的奴役,直到二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捷克收回了苏台德地区,根据贝奈斯总统的命令,自1945年5月至7月开始驱逐境内的德意志族人。
1945年8月,波茨坦会议通过了在国际委员会监督下有组织遣返捷境内德意志族人的决定。从1946年起,捷克开始有组织地遣返德意志族人,累计约250万德意志族人被迁出捷境。
1945年10月,贝奈斯总统发布“没收敌人财产令”,征用“捷克叛徒”和德意志族人的财产(纳粹受害者和对纳粹占领进行抵抗者除外)。
1948年东德成立后,捷克于成立11天后正式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6月,东德总书记乌布利希访问捷克,双方共同声明“慕尼黑协定”无效,确认捷克遣返德意志族人问题已结束。
1952年,捷克总统哥特瓦尔德访问东德,双方关系得到全面正常化。
1973年12月,捷克与联邦德国(西德)经过长期谈判签署了“布拉格条约”,确认“慕尼黑协定”无效,建立外交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不断深化合作。捷克成为德国最大的经济与贸易伙伴。双方在经历多次历史波折后逐渐建立了更为良好的关系。
捷克的概况
捷克全称捷克共和国,位于中欧,是一个内陆国家,面积78866平方公里。它的前身为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与斯洛伐克和平分离。捷克在国际上被称为Czech Republic,官方文件中则称为Czechia(捷克语中的Česko),国际代码为CZ。
捷克于2006年被世界银行列入发达国家行列,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
一、自然地理
捷克东界斯洛伐克,南邻奥地利,北接波兰,西与德国相邻,地形以波希米亚、摩拉维亚、高原为主。主要气候为温带气候,冬季寒冷多雪,夏季炎热。
二、人文和文化
捷克民众主要是捷克族,占人口的90%,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为罗马天主教。捷克人注重礼仪,喜欢在社交场合表现礼貌,着装上也颇为讲究。
三、饮食与经济
捷克饮食以猪肉为主,啤酒消费量居世界前列。捷克的主要工业部门包括机械制造、化工和冶金等。捷克在2007年成为申根公约成员国,经济往日与西欧国家密切接触,目前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文章发布:2024-12-26